早前許多市民來到麵店幫襯 圖:河南電視臺《都市報道》微博
  7日,就在中秋前,締造鄭州“全城吃面”奇跡的李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曾經,鄭州市民用吃一碗面的方式幫他籌集手術費;今天,李剛把眼角膜當做留給世界的最後禮物。斯人雖去,但“一家有難,全城吃面”的溫暖故事仍在延續。
  去年1月份,鄭州一家刀削麵館的老闆李剛發帖求助:自己身患骨肉瘤,但家庭條件不好,只想在西郊居住的群友,閑暇外出吃飯時來餐館吃飯,這樣妻子會多賺一些錢。
  措辭朴實的帖子沒有被湮沒在海量網絡信息中,反而迅速擴散,引發鄭州“全城吃面”。微博上熟人之間都在問“你啥時候去吃”,一些人還志願做起服務員,許多人前來捐款。
  在眾人的幫助下,李剛先後在鄭州和西安找到骨肉瘤領域的權威專家做了三次手術,曾一度病情穩定,今年年初,李剛的面館重新開業。但從6月份開始,李剛再度病情惡化,最終醫治無效離開人世。7日下午,按照李剛的遺願,河南省眼庫的工作人員將他的眼角膜摘取。
  李剛去世的消息被傳到網上後,無數的網友為他點上蠟燭,表示哀悼。一位網友說:“獻出眼角膜,李剛的生命能夠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續……願一路走好。”
  鏈接
  有尊嚴的民間慈善樣本
  有評論稱,“全城吃面”故事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源自民間,源自普通人之間自發的善意,而受助者也選擇了最有尊嚴的方式。李剛不願接受無償捐贈,只希望人多來吃一碗面,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活下去需要的金錢。
  近年來,一些慈善機構缺乏監管、運作不透明的現象導致中國慈善事業公信力嚴重缺失,公眾對公益慈善的熱情下降。另一方面,現存的慈善救助模式多是“授人以魚”,直接的財物捐贈往往熱鬧一時,受助者既難體會到平等和尊重,也難以真正擺脫困境。
  如何重拾對慈善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傳播善意和正能量,“全城吃面”給某些慈善機構提供了一個有尊嚴的民間慈善樣本。在愛心屢被透支、慈善飽受質疑的當下,這個充滿愛與尊嚴的故事,讓人感受到滿滿正能量。 編輯:何平  (原標題:“全城吃面”當事人李剛去世 捐眼角膜傳遞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oddpfsrnpbg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