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FP供圖
  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日前拉開帷幕。此輪的改革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方案中,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外語可以考兩次,文理6科選3門成績計入總分等舉措引發極大關註。本期三人談,就談談此次高考改革。
  張漲:抽絲剝繭 一針見血 譚敏:至情至理 侃侃而談 練洪洋:煮酒論劍 指點江山
  為改革點贊
  譚敏:此次招生制度改革通過頂層設計,不僅顯示出中央推進教育公平公正,科學選拔人才的力度和決心,也承載和回應了公眾對於高考公平的諸多期待。縱觀此次改革的多項措施,最大限度實現教育公平是核心和關鍵。多次考試改變了“一考定終身”的現狀;減少和規範考試加分制度,杜絕了暗箱操作帶來的教育不公;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均衡不同區域和城鄉間的教育資源……應該點贊,也值得期待。
  練洪洋:本次高考改革,可期的亮點之一,就是有助於素質教育推進。長期以來,在高度統一的高考模式下,“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學生、學校的特點和自主選擇性均難以體現。近年來,國家啟動高中新課程改革,期望以更加多樣化的課程推進素質教育。課程之外,作為“指揮棒”的高考改革更加重要。此次改革,“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以更加靈活的考評方式,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減輕學生的應試壓力,為推進素質教育創造機會。
  張漲:高考改革的確好處多多,但也不能忽視的是,近30年來我國高考制度頻繁變動給學生、家長、學校帶來困擾。高考成敗仍然決定了很多人的一生,接受了多年中學教育後,臨考前又面臨重新洗牌,需要重新適應游戲規則,實在悲催。另外,高考改革也不可避免牽涉到一些制度變化、人員去留、教材調整等,這都需要物質、時間和社會成本。有一種觀點認為,高考制度可以變,但不能經常變、大變,甚至昨天被否定的今天重獲肯定,而要保持理念上的相對穩定,這不無道理。
  文理不分利與弊
  譚敏:不分文理科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學貫中西、文理兼通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早在1948年就提出,要走出“半個人的時代”,就是針對當時大學教育學文的不懂理、學理的不懂文的教育弊端有感而發。此弊端至今仍存。大學生尚且需要文理兼通,何況中學生?中學時代正是學知識、打基礎的時候,更應該多方涉獵,一方面為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也能從中瞭解個人興趣所在,為自己的未來選擇一個合適的發展方向。
  練洪洋:理論上說,文理本來就不應該分科,全面、均衡發展才是有質量的發展。問題是,高考不分文理,學生學業負擔會不會更重?從過往高考實踐來看,每增加一個高考科目,對學生來說就是增加十分學業負擔,哪怕該科目只有10%的權重,學生們也會投入100%的精力去學習、應考,結果可想而知。江蘇省在2002年曾經實施文理不分科,學生需要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9門課。結果因學生學業負擔太重、壓力太大而不得不在一年後叫停,變回原來模式。高考科目的任何變化,都會產生“蝴蝶效應”,對高中階段的教學產生巨大影響,這就要求高考改革要多方兼顧,及時出台配套措施,一步步推進。
  張漲:取消文理分科後,學生在考試科目上唯一的變量就是在歷史、地理、化學等課程中,選擇哪三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換句話說,以往分科後就可“選擇性放棄”的會考成績含金量大大提高了。未來如果和現在一樣,很多地方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由地方自主命題、考試、評捲,這部分就成為高考過程中可由地方操控的部分。在激烈的分數競爭下,會不會催生更多的徇私舞弊、人為操縱行為?這是在改革推進中需要規避的問題。
  為何再用“全國捲”
  張漲:此次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將增加統一命題試卷省份,這也是一項重大的變革,如果與異地高考政策聯動,從中獲益最大的應屬流動人口。目前,雖然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異地高考政策,但由於自主命題的省份較多,不同省份間的教材內容、考試方向都存在很大差距,很難做到“無縫”銜接。跨地域流動的人口,哪怕允許在異地參加高考,但在知識儲備、應考經驗上還是無法與本地考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增加使用全國捲的省份,無疑能減小這一人為阻力,只要是在都採用全國捲的省份之間遷徙,流動人口參加高考不會再遇到教學內容、考試模式上的任何差別,為異地高考創造條件。
  練洪洋:全國捲在實施過程中,要警惕“高考移民”增多的風險,因為高考移民的門檻變得更低了。由於欠發達地區中學教育水平不高,當地考生考分普遍偏低,來自發達省份的學生優勢凸現,從而導致純粹的高考移民。為此,海南、甘肅、青海等省份都實行十分嚴格的高考報名條件限制。不同省份的教材、高考試題不一樣,對高考移民來說,也是一道門檻;如果實施全國捲,這個門檻也不存在了,高考移民現象怕會更嚴重。
  照顧農村行不行
  譚敏:此次招生制度改革中,明確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這將讓農村學生的上好大學的希望大增。隨著城鄉差距的拉大,農村學生上大學的絕對人數雖然在增多,接受高等教育的質量與城市的差距卻越拉越大。“寒門難出貴子”、重點高校的農村學生比例下降正是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的後果。加快教育資源向農村的傾斜,是對以往教育不均衡的糾偏,這不僅將改變許多農村學生的個體命運,更是改變社會流動渠道逼仄和階層板結化的希望,也是城鎮化題中應有之義。
  練洪洋:適度提高農村學生比例,體現高等教育對農村的傾斜與補償,十分有必要。從今年高考錄取情況來看,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比例和去年相比已經有所增加。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之後,農業戶口將逐步取消,統一為居民戶口,農村學生的身份又如何準確界定?這個問題還不小,弄不好就可能會被鑽空子,出現城鄉間的“高考移民”,從而讓“增加農村學生上重點比例”的政策願景化為泡影。
  事關高考的一點動靜都引起各方強烈關註,只因為它實在是太重要了,於學生是終身大事,於家庭是頭等大事,於國家是大政方針。回顧高考的進化史我們必須承認,可能並不存在十全十美、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高考模式,只能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高考改革“牽一發動全身”,不僅強調它的重要性,更應看到它的系統性。高考制度絕不是脫離整個教育體系而孤立存在的,高考改革上要對接高校招生制度,下要銜接中小學教育體系,只有整個教育體系跟進改革,我國人才培養、選拔機制的真正變革才能到來。  (原標題:高考改革再上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oddpfsrnpbg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